中等職業學校四成畢業生能直接就業
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居世界首位,四成畢業生能直接就業。
評估數據信息采取網上收集方式,采集了當年全國近6000所中等職業學校提交的評估數據,以及近6000份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和28萬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抽樣調查問卷。根據學校報送的數據信息、各省自評報告和國家相關統計數據,利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,形成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報告。主要情況如下:
1.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居世界首位,為千萬學生職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2015年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數近1657萬人,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總數的41%;國家建立了以免學費、國家助學金為主,學校和社會資助為輔的學生資助制度,讓廣大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并掌握就業發展技能。
2.中等職業學校覆蓋88.8%的縣級行政區,在改善民生中發揮支撐作用。遍布縣鄉的中等職業學校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,尤其是為偏遠和欠發達地區解決鄉村衛生、農村教育等事關民生的基層人才短缺問題。
3.專業設置形成特色,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。東部地區加工制造和財經商貿類、中部地區農林牧漁類、西部地區新能源類等專業的在校生規模優勢明顯,為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撐。廣東省財經商貿類在校生數占其在校生總數的20.8%,河北省農林牧漁類專業在校生占比為10.3%,寧夏新能源類專業在校生占比達到2.6%,都遠高于全國同類專業的平均水平。
4.辦學條件持續改善,校內實踐教學成為特色。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超過3000元的學校比例達到67%,比兩年前提高了7個百分點;實訓基地建設成為中等職業學校改善專業教學條件的重要措施,目前已有94%的學校建有校內實踐基地,半數學校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達到0.4以上,成為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一大特色。
5.校企合作、工學結合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。六成以上學校開展了企業訂單培養,四成畢業生能夠直接進入合作企業就業,九成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;參加企業實踐的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到35.3%,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資產總值較2014年增長76.6%。
6.注重聘請企業兼職教師授課。按照國家相關要求,學校注重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,加大了企業兼職教師聘請力度并給予資金支持,66.5%的學校聘用企業兼職教師,56.7%的學校支付兼職教師課酬,課酬總金額逐年提高,年增長率達到13.2%。
7.教學標準適應產業需求,職業資格證書推動教學改革。專業教學對接國家與行業的職業技能標準,促進了學校教學改革,使人才培養質量更加符合社會需要。全國有近一半學校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在80%以上。部分省市積極開發對接國際水平的專業教學標準,如上海開發了 52個國際水平的專業教學標準,并有24個已投入專業教學改革實踐,使學生有機會獲取具有國際水平的職業資格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