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行業有前景?來看“就業攻略”
三湘都市報12月10日訊(記者黃京 實習生陳舒儀)對于2018屆高校畢業生而言,或許這將是一個“更難就業季”——教育部日前召開的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透露,全國2018屆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20萬人,創歷史新高。在湖南,畢業生人數也將超過36萬。畢業生該如何選擇就業單位?就業創業有哪些前沿熱點?昨日,教育部印發《關于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發布“就業攻略”,為畢業生們就業“支招”。
引導畢業生到高新產業
哪些是畢業生們就業的重點領域?《通知》提出,各地各高校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,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需求,向重點地區、重大工程、重大項目、重要領域輸送畢業生。要引導畢業生到高技術產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就業創業。深入挖掘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,在共享經濟、現代供應鏈、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拓展就業新空間。
拓寬基層就業渠道
為了拓寬畢業生基層就業渠道,《通知》要求,各地各校要落實好基層就業學費補償代償等政策,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,引導畢業生到現代種業、農產品加工、農村電子商務等一二三產業就業創業。中小微企業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,高校要支持畢業生在小微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。
為創業開辟“綠色通道”
為促進“以創業帶動就業”,《通知》指出,省級教育部門要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工商登記、稅費減免、創業貸款等優惠政策,為畢業生創新創業開辟“綠色通道”。高校要細化完善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,進一步落實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、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政策。各地各高校要加快發展眾創空間,依托創業園、創業孵化基地等為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場地支持。多渠道籌措資金,綜合運用政府支持、學校自籌以及信貸、創投、社會公益、無償許可專利等方式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。
提醒
嚴防“培訓貸”
求職陷阱
《通知》要求,各地各高校要嚴格落實就業簽約“四不準”要求,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,不準將畢業證書、學位證書發放與簽約掛鉤,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協議,不準將頂崗實習、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。嚴禁發布帶有歧視性內容的招聘信息,嚴密防范“培訓貸”、求職陷阱、傳銷等不法行為,切實維護畢業生權益,確保校園招聘活動公平、安全、有序。